公元六世纪吐蕃与中国大陆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使烹调材料、技术得到进步;十八世纪,藏汉职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烹饪技术的进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旅游热使饮食、烹调得以空前进步。自此,揭开了烹调新篇章,使藏族这一“绿色饮食王国”闻名天下。
甘南藏族聚居区饮食风俗的形成,主要受制于其居住地域特定的自然环境、气候物产与由此伴生的生产和生活方法。甘南区域藏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鲜明特征:一是以手、刀、勺为主要用餐工具;二是菜肴和饮料都以当地原产动植物为材料。
奶茶:奶茶是藏区僧俗日常最容易见到的饮料之一,特别是牧区,1日三餐,从不间断。款待客人时第一要盛上香甜的奶茶。制作奶茶的办法较为简单,一般用铜或铝壶熬煮好砖茶茶水,然后倒入鲜牛奶,煮沸再加一点清水,等茶水与牛奶融合浓浓时即可饮用。奶牛与茶水的比率一般是对半,或牛奶更多。
藏包:甘南藏族制作的包子不同于汉族区域,民间素称藏包,有皮薄馅大、汤满油多、美味可口之特征。做时先将牛或羊肉剁碎,放入羊油、花椒、盐、葱、肉汤拌成馅。包时讲究口子高、褶皱多,形似宝瓶,最尖端留一小孔,蒸15分钟左右即可。进餐时注意先在底边咬一小口,吮吸包子内的肉汤。
手抓羊肉:手抓羊肉系藏族区域最普通而又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也是待客之美羹,以羊肉为主,也有牛肉。煮时将羊肋条以两根为一块分割开,放入盛有冷水的锅中煮,等开锅后掠去血沫,然后加盐、姜片、花椒等调料,一小时左右即可食用、如家里客人来访,吃手抓羊肉时讲究在盘中放一羊尾巴,表示彼此交情如盘中之肉,有肉有尾,善始善终。牧区的手抓羊肉一般开锅即食,故称“开锅肉”。
酸奶:酸奶藏语中称“肖”,材料为牛奶,系热性食品。其做法是:第一将牛奶煮沸倒入干净桶内,等牛奶微温时把酵头搅如桶内,将桶放置在一温度适合的地方,几小时后,桶内的牛奶就可结成块状,至此,酸奶即使做成。食用时加上白糖,酸甜适度,清凉可口,有和胃之效果,是拉卜楞区域夏、秋两季的主要饮料之一。很多人称其为“长寿食品”,缘由是它可以抑制和驱杀人体肠道中由腐败产生的毒素,过去,西欧一些国家曾兴起一股大喝酸奶之风,缘由就是此。以上饮食可称作是甘南藏族的传统饮食,平常待客时先后有序,依次为奶茶、蕨麻米饭、藏包、手抓羊肉、烩菜和酸奶。
道拾:这是牧区独有些野外食肉办法。将羊肉割成小块,堆在一块,加上食盐、花椒粉等调料拌匀,然后在洗好的羊肚内塞一把肉,装一块意烧红的蛋形青石头,直至将肉和石头装完后用细绳将口扎牢,意图是不让里面的热气遗漏。这个时候,羊肚里嘭嘭鼓涌,似欲崩破,待热气降温,停止蹦跳时,用刀子划开一小口,吃一块肉,喝一口汤,其滋味别具一格。任凭炒吃烤吃任凭什么调料,什么技术,都没办法与之相比,真是妙不可言、百食不厌。在拉卜楞的民间传闻中,大家将这一传统饮食称之为“盗马贼”食法。说盗马贼白天黑夜来无影去无踪,生活飘渺无定,为了充饥,偷不到马便偷其他人的羊来保持生命。在荒山野沟没办法保证餐具的状况下,只能宰了羊后将它用如此最便捷的方法来食用。久而久之,这种饮食办法传入民间。
大家在享受丰富多彩的饮食的同时也总结出了很多有关饮食方面的规矩:端饭敬茶第一要给老人和客人,必须要按辈数、年龄大小依次饮食;吃饭时不能大声吵闹嬉戏,不随便走动,不敲碗筷,讲究心平气和;平常节俭持家,一旦客人光临,需要以丰盛的饮食来盛情款待,绝不冷落客人,所谓“投石于河是渡之方,鲜美食于人是尊客之道。”;重视节省,视浪费是一种罪过,来世要转到地狱成为饿鬼;不食不义之食,凡偷、抢或不明不白食物绝不动口,所谓“红蓝宝石价连城,珍馐美酒每人爱;假如得来无道义,视之如石和流水”。
专题来源:九色甘南
http://www.youxiake.com/gn/